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课文习题参考答案汇编

全册精讲+→ 班班通教学系统 2022-04-10

 扫码查看下载

全部资源



第一单元 答案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

01 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tān(瘫)痪  暴怒(nù)   

shì(侍)弄    chuí()打     

憔悴(cuì)      絮()叨

jué()别      烂(làn)漫

2.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D)

A.北海的菊花开了,史铁生答应坐轮椅去看看;母亲于是喜出望外,还絮絮叨叨起来。

B.困意来袭,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觉,让人很痛苦。

C.约翰逊-弗里兹表示,美国是时候改变咄咄逼人的姿态,与中国进行合作了。

D.正月初一,同安区民俗文化展演为市民献上了一场惟妙惟肖的新春文化盛宴。

(解析:D项中“惟妙惟肖”的意思是形容工艺品等十分精妙逼真,不能修饰“文化盛宴”。)

3.指出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B)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解析:A项将“喊着”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C项将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D项“跑”和“踩”加双引号。)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高二语文教材中。

D.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删掉“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C项语义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D项句式杂糅,可删去“的作者”或“由”“写成的”。)

5.你所在的中学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请你参加下列活动,完成相应任务。

(1)你准备在这一主题下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出两项。

示例:主题班会

主题板报、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

(2)请你给母亲制作一张母亲节贺卡,并写上祝福语。

示例:不管身边还是天边,你总是把我牵挂;不管贫穷还是富有,你总是待我如初;不管年幼还是年长,你总是为我奔忙;不管快乐还是悲伤,你总是伴我身旁。亲爱的妈妈,您辛苦了,愿您永远幸福健康,快乐吉祥!

(3)主题班会结束前,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则材料:

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62%、40%、8%。

请概括材料的关键信息,并谈谈你的感想。

示例:清楚自己母亲生日的中学生人数最少。

感想:母亲对子女的爱博大无私,却很少有子女懂得感恩和回报。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完成下列题目。

6.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这个句子描绘了肃杀悲凉的环境,烘托出了“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通过描绘生命力蓬勃的菊花,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烘托了“我”走出孤独、痛苦、绝望的心情谷底后的坚强、乐观精神。

7.说说你对“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的理解。

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就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这句话充分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

8.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母亲说“好好儿活”指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儿活”是指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9.文章中的母亲令人难忘,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文中母亲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示例一:从母亲忍受肝病折磨可以看出母亲的性格坚韧、顽强。示例二:从母亲央求我看菊花可以看出母亲对我的爱与关心,以及母亲坚韧、乐观的性格。

03 拓展阅读

背着幸福上楼

许成文

母亲终于决定到我蜗居的小城来住上几天。

到了我住的那栋旧式楼下,母亲听说我住顶楼七层,再也不肯上去了。母亲说那么高啊,看着就头晕,怎么能住人啊。我对她解释说,上去住下后就不显得高了,要是怕头晕就不要往下看,和家里的平房感觉一样,但母亲就是不挪步。

母亲患有时轻时重的老年痴呆症。有几次我回老家,看见母亲手里拿着梳子,却急得团团转找梳子。怕她老人家一个人在家出意外,就决意把她接到城里和我一起住,但她老人家不肯,说一辈子在这个家没出过门,也不想出门。好说歹说,最后约定几天后就把她送回老家去,母亲这才勉强跟着我进城来。好不容易把她连哄带骗接到城里,她却不肯上楼。我知道不能着急,母亲有病,惹恼了她,母亲返身就走那就前功尽弃了。

我心生一计,趴在母亲耳朵边说,还记得小时候你背我上山吗?母亲说咋会不记得。那时候你个懒小子,缠着要和我一起上山摘柿子,走几步就耍赖不走要我背。我说,那时候你总是说我还没有一捆柴火重,一心要我吃得胖一点。现在你看看,你儿子都快要150斤了,妈妈你再背背我试试,看你还能不能背得动我了?

母亲憨笑一声说,傻孩子,都长成大人了还和我顽皮。我说,那你让我背背你,看我能不能背得动你。母亲呵呵笑了,老老实实趴在我的背上。我说妈妈你闭上眼睛一会儿,再睁开的时候一定会看见一样好东西。母亲果然听话地闭上了眼睛,我背起她就顺着楼梯往上蹿。

母亲虽然体重不到100斤,但连续两层楼梯背上去,我还是禁不住气喘如牛。母亲警觉地问,好像是在上楼啊?我说不是,是儿子背着你模仿上山,感觉就像爬楼梯。等她睁开眼睛,我已经背她上到四楼了。母亲发现我是在往楼上背她,就挣扎着要下来。我说不行,儿子要一股劲儿背你到家才放手。母亲急了,揪着我的耳朵求告说:“叫我下来,我自己往家走,一定。”

母亲是怕把我累坏,我却怕一松手她又跑到楼下去。靠着楼梯栏杆喘息的时候,母亲一把抓住栏杆再也不放手。我无奈放母亲下来,但却不松开她。我对母亲说,知道儿子为什么要背你上楼吗?背着妈妈,就是背着幸福上楼,再累也不怕的。让儿子每天都看见妈妈,能多少报答一点母亲的养育之恩,对儿子来说是莫大的幸福。

母亲不再挣扎,却掉了泪,掉在我的脖颈上。母亲说,放开我,我自己走上去。既然我儿说我是幸福不是累赘,那我就住下了。妈妈也知道你是趁过年把我诓到城里,不会再让我回去的。妈妈其实不是怕高,多高的山都上去了,这才有多高?妈妈是怕给你添麻烦。

我两眼一热,赶紧扭过脸去深深吸一口气,搀扶着母亲上楼去。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6年第3期)

10.结合选文,说说标题中的“幸福”指的是什么?【标题的作用】

一方面指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另一方面指孩子对母亲的感恩。

11.选文中母亲有哪些优秀的品格?【分析人物形象】

善良,为孩子无私奉献自己的爱不求回报;善解人意,撒谎说自己晕高,为了不给儿子添麻烦。

12.第③段的记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记叙方法及作用】

插叙,对文章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阐释了“我”要接母亲来家里住的原因。

13.说说下面语句中加点词为什么用得好。【词语理解】

母亲急了,揪着我的耳朵求告说:“叫我下来,我自己往家走,一定。”

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揪”字和“求告说”表现了母亲对“我”的行为的无奈和不知所措,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减轻我的劳累,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爱。

14.选文末段“两眼一热,赶紧扭过脸去深深吸一口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主题】

既有被母爱的感动,又有对自己没能明白母亲的心而羞愧,表现母子情深。


04 写作创新

15.本文在描写景物方面运用白描的手法,使得语言朴素、简练。请试着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个描写景物的小片段。(5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写法分析】白描手法,就是不用秾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练的语言,寥寥数语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本段写景使用白描手法,用最朴素、最简练的语言,如实地勾勒出秋天菊花盛开的情景。无论是写景还是刻画人物,运用白描手法时一定要重点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并且所用语言要尽可能的简洁、传神。

【例文】正是荷花飘香的季节,整片荷田闪烁着金光。一朵朵的荷花有的带着水珠盛开,有的含苞吐蕾,有的似开非开,挤满荷田,等待着俏丽的采莲女来采摘。

6 散 步

01 积累运用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分歧() 拆散(chāi)    

熬过(áo)  粼粼(lín)       

桑树(sāng)   一霎时(shà)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竞—竟)

(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绝—决)

(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曲—屈)

(4)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贯—惯)

3.请你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替代括号中的内容。

(1)母亲信服(相信并佩服)地点点头。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终不愿意。

(3)后来发生了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将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将冒号改为破折号。

5.晚饭后,如果你们一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想看戏曲,爸爸想看足球,妈妈想看健身操,你想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手中,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又该怎么说?

我应该:满足爷爷奶奶的需要,把电视调到戏曲频道。

我对爸爸妈妈说:“爸妈,我们的节目再找时间看吧,先陪爷爷奶奶看戏曲,这可是我们传统艺术的精髓哦!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6.“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用得很好,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

“熬”字不仅表现出南方冬季的漫长,而且暗示了母亲身体状况欠佳的事实。

7.母亲人老了,“要走大路”,因为“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因为“小路有意思”,为什么意见发生分歧后,母亲又选择了走小路?

因为母亲有涵养,谦让,而且很疼爱孙子,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要宠着孙子。这体现了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

8.当母亲、孩子、妻子都等着“我”来选择走哪条路的时候,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因为无论是母亲、儿子还是妻子都依靠“我”,都依从“我”的选择和决定,所以“我”意识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9.如何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义?

“走得很仔细”表明“我”和妻子尊老爱幼,怕因闪失给孩子和老人带来伤害。“整个世界”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是老人,代表着业已过去的时代和世界;一个是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妻子作为中年人,起着顶梁柱的作用,从家庭到国家,都是如此。这带有象征性的句子,深化了全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03 拓展阅读

(原创)

我们是两条兀自流了多年的河

范泽木

①他是我同母异父的弟弟,比我小十岁。他出生时,肉嘟嘟的,闭着眼睛,不是睡觉就是钻到母亲怀里喝奶。我兴奋地抱起他,他居然哇哇大哭起来。我觉得索然无味,吃过饭就回到外婆家。

②再次见到他已经是第二年寒假。母亲带他到外婆家小住。有一回我在吃西瓜,他叫我帮他拿块西瓜,我说你自己拿。他突然将我手中的西瓜拍落,随即又拿起桌上的西瓜朝我砸过来。他居然力大无比,且扔得精准无比。西瓜狠狠地击中我的左眼,我顿时眼冒金星。我火冒三丈,也拿起西瓜朝他扔去。我用力很猛,但没准备扔中他。可他却躲闪着低下头来。于是西瓜正中他鼻子。我承认确实用力过猛了,他顿时鼻血直流,哭号不止。那一次,母亲给了我一个耳光。我大吼:“街坊邻居哪个不说他吵的,有这么吵的小孩吗?”母亲颤抖着说:“他是你弟弟,你都这样对他,别人怎会对他好?”

③我的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看着滴在地上的鼻血,我想跑过去安慰他,抱抱他,但最后还是沉默着倔强地走出门口。工作之后,我回家的时间越来越少。我没有与他通电话,也没和他见面。我很少对人说起他,我们像两条永无交汇的河流,兀自流淌。

④他读初二的第二个学期。

⑤“你快来学校一趟吧,你弟弟把别人打伤了。”我顾不得向单位请假便跑到他学校。他站在办公室,脸上红一块紫一块,想必是打架的后果。我气急败坏地问他:“你怎么可以打架呢?”他双手摸着裤管,一声不吭。我买了些水果,和他一起去同学家道歉。他站在同学家里,像块石头一动不动。我推了推他道:“你把人家打伤了,快道歉啊。”他把我的话当成耳边风,依然一声不响。我喊道:“你到底道歉不道歉?”他红着眼睛,眼眶里马上聚集了泪水。“他说你写的书是垃圾!”说完后,他失声大哭起来。他可怜巴巴地抽噎着,瘦弱的肩膀频频抖动。我愣了半晌,鼻子一酸,再也说不出话。

⑥他读高一那年秋天,我带他与他的一些同学去安顶山野炊。在山脚驻了车后,我们挑着东西上山。吃过午饭后,他的同学们回家了,我与他在山道上闲逛。不久后,空中突然乌云滚滚,厚重的雨云几乎要擦到我的额头。他带了伞,我却没有任何雨具。他夺过我挑着的炊具说:“你快跑到车上等我,我有雨伞,我来挑。”我说:“我挑,下山要不了几分钟。”他倔强地说:“没必要两个人一起淋,你快到车上等我。”他此刻像极了我,带有不容拒绝的意味。我一路飞奔,终于在大雨来临前跑上车。大雨紧接着我的脚步而来,那雨如泼如倒,使我根本看不见十米外的情形。过了十多分钟,我看到他的身影朝我移来。他皱着眉,眯着眼,挑着炊具一路小跑。雨伞像小花一样随风摇摆,他早已浑身湿透。

⑦我突然泣不成声,眼泪如大雨蒙住车窗一般蒙着我的眼。我和弟弟,像两条河流,在历经许多曲折后终于一起奔流。

10.根据第②③段所叙的事件,写出其起因和经过。【梳理情节】

起因:吃西瓜时,弟弟叫我帮他拿块西瓜,我说你自己拿,惹弟弟不高兴。

经过:弟弟用西瓜砸中我的左眼,我用西瓜将弟弟的鼻子砸出了血。

11.选文叙述了与弟弟相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概括文章内容】

(1)小时,扔西瓜砸中弟弟的鼻子,被母亲责打;(2)初二时,因同学说“我”的书是垃圾,他和同学打架;(3)高一时,安顶山野炊遇雨挑炊具湿透了全身。

12.下列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他夺过我挑着的炊具说:“你快跑到车上等我,我有雨伞,我来挑。”

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通过语言和动作“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弟弟在大雨来临时对“我”的关心。

13.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第③段第⑦段画线句分别有什么含义?【句子的含义】

我们像两条永无交汇的河流,兀自流淌。

我和弟弟,像两条河流,在历经许多曲折后终于一起奔流。

(1)“我”和弟弟交流少,亲情疏远而淡漠,心中有深深的隔阂;(2)在成长中,“我”和弟弟冰释前嫌,“我”也被弟弟所表现出来的亲情感动着,淌过亲情之河的我们一起沐浴着亲情,无比的幸福。

14.说说标题“我们是两条兀自流了多年的河”的妙处。【标题的含义】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新颖独特。(2)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暗示全文主旨,表达了对手足亲情的赞美。


04 写作创新

15.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心理描写,将散步时“我”的心理活动描绘得惟妙惟肖。请请运用心理描写法写一段话,写出真情实感。(10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到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写法分析】选句运用心理描写,将“我”选择走大路还是小路时的矛盾心理描绘了出来。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所进行的描写。常见的表现形式有:直接描写、内心独白、梦境展示、景物烘托等。

【例文】我知道,这次我让妈妈失望了,我好后悔今天的所作所为啊,可惜这世上没有后悔药……我在心里暗暗发誓,这是我第一次被留校,也是最后一次被留校。我以后一定不犯错误,我会好好学习,不让老师、父母失望,也不再让自己失望。

7 散文诗二首

01 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匿笑()  祷告(dǎo)    

嗅觉(xiù)  罗摩衍那(yǎn)  

并蒂()   姊妹()

莲蓬(péng)  菡萏(hàn dàn)     

攲斜()  荫蔽()       

徘徊(pái huái)   烦闷(mèn)

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臭到这花香。(臭—嗅)

(2)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荫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荫—阴)

(3)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篷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篷—蓬)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匿笑(偷偷地)     沐浴(洗澡)

B.攲斜(倾斜)           观摩(研究、切磋)

C.祷告(向天神求助)     妄想(荒诞不合理)

D.无端(原因,起因)     至爱(最)

(解析:“沐”指洗头发,“浴”指洗身体。)

4.《金色花》中,“我”变成金色花后与妈妈有几次嬉戏?

有三次嬉戏:第一次,散发出香气对母亲表示依恋;第二次,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第三次,失踪一天后突然再落到地面恢复原形,给妈妈一个惊喜。

5.说说你对《荷叶·母亲》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的理解。

示例: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人。

6.请给右面图画拟一个名字,并用简洁的语言描绘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神态。

画中的母亲在昏黄的灯下给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衫,那恍惚的神情表现出慈母的不舍与担心,只好把一份对儿子的牵挂融注到细细的针线中。


02 拓展阅读

(原创)

这个冬天不冷

缪金培

①A天灰蒙蒙的,开始飘起了雪花。她急匆匆跨出公司大门,刚想钻进一辆出租车,就听见旁边有人说:“这人真够缺德的,竟然坑害老人家。”

②她下意识地回头一看,不看不要紧,这一看,心竟突突地跳到嗓子眼儿了,“父亲!”太像了,高高的个子,有些微驼的背,尤其是那满脸的褶皱,和满脸郁结的愁绪。她有些木讷地回过身来,走近,明白了眼前的一切。原来老人是附近乡下来城里卖柿子的,满满一三轮车柿子总共卖了二百一十元钱,其中最后一份卖给了一个年轻人,共一百一十二元,年轻人给了老人两张一百元的票子,老人就赶紧找了九十元,没想到这两张钱是假的。老人杵在那儿,手里捏着两张崭新的票子,说出话的语气显然有些激动:“我不仅白给了他两篓柿子,还搭进了九十元钱啊!前几年树上也结很多柿子,从来没卖过,都是分给邻里吃了,自从去年开春老伴得病后……哎,没办法,我们没儿没女的都是邻里帮忙,本想卖了柿子给老伴买药,也少扰回亲朋们。没想到会遇到这事儿。”说着老人流着泪捶打自己,怪自己没用。

③“头上三尺有神灵,怎么光天化日之下敢做这种事?”人越聚越多,大家议论纷纷。

④她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一天,父亲带进家一个陌生人,那人破衣烂衫,肮脏不堪,母亲忙着做了一碗热面汤,放了两个荷包蛋,那人狼吞虎咽,吃完后留下了两个大蛇皮袋子,里面是几大盘崭新的电线,然后从父亲手里拿走了500元钱。他说他是南方人,在工地打工老板开不起工资,便用电线、瓷砖等抵工资,那人说他家远,瓷砖搬运不便,就要了电线,过些日子他会回来取的,因为电线少说也值三四千元吧。善良的父母信以为真,就留下了代为保管,500元钱算是借给他的路费,他信誓旦旦地说:“一定如数奉还。”当父亲发现电线是假的,知道上了当,那人已去无踪影。

⑤一夜之间,父亲驼了背,白了头,似乎老了很多,母亲也因此大病一场,因为那些钱是父母积攒了大半辈子拿出来正准备给哥哥结婚用的。母亲治病,哥哥结婚,家里欠下了很多外债。没过几年,父亲就因病而去了,她总认为父亲的离开与那件事有直接的关系。

⑥眼前伤心欲绝的老人,和父亲当年的影子重叠起来,她觉得心里好难受。她走近老人,说:“大伯,我看看这钱。”接过钱,看了看就折叠了起来,攥在了手心,“大伯,这钱是太新了,但不是假钱。”“闺女,他们都说这钱是假的。”老人颤抖着声音说道。

⑦她从包里掏出两张一百元的票子递给了老人,“大伯,我拿这两张旧些的和你换,你该放心了吧?”老人呆呆地望着她,有些懵了。这时,她的一个同事挤到跟前使劲儿拉了拉她的胳膊,她却扬起了手大声说:“大家就信我的吧,这钱真的不是假的!”嘈杂的人群立刻静了下来,随即又窃窃地议论开了。“这女孩儿真笨!连个老头都不如。”“你懂什么,我看这女孩儿是故意的。”

⑧她很认真地揣好那两张崭新的票子,正欲离开,老人却叫住了她:“闺女,这儿还有一兜柿子,你拿着,大冷的天,吃一颗心里可热乎着呢。”她回过头来,看见已是泪流满面的老人正微笑着望着她,她接过柿子同那两张崭新的票子一起紧紧地揣进了怀里。

⑨B人群慢慢散去,雪花大朵大朵地飘落。这个冬天,一点儿都不冷。

(《小小说大世界》2016年第2期)

7.请用简洁的语言把选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补充故事情节】

天飘雪花,匆离公司——进城卖柿,老人被骗——忆父被骗,心中难受——好心换钱,老人赠柿

8.结合选文,根据提示回答问题。【赏析句子】

(1)太像了,高高的个子,有些微驼的背,尤其是那满脸的褶皱,和满脸郁结的愁绪。(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肖像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卖柿老人的苍老和憔悴。同时也唤起了她关于父亲的记忆,为下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

(2)她接过柿子同那两张崭新的票子一样紧紧地揣进了怀里。(加点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动作描写,“揣”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她对老人的爱怜,也表现了对父亲深深的想念。

9.文中的“她”真的不知道那是两张假币吗?试分析她为什么这么做。【理解内容】

不是。因为老人长得像父亲,而且也有因为善良而被骗的经历,唤起了她的回忆,也唤起了她的同情,所以她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帮助了老人,表现了她的善良。

10.从画线句A、B中任选一句,分析描写雪花的作用。【环境描写及作用】

选句A,作用: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烘托了阴冷的气氛,为故事的发展作铺垫。

选句B,作用:运用雪花结尾,渲染了温馨的气氛,首尾呼应,升华主题。

11.结合全文,探究标题的含义。【标题含义】

选文记叙了一个心酸而温馨的故事,她的换钱举动温暖了受骗老人冰冷的心,也唤醒了她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对父亲的怀念。因为有爱,这个冬天不再寒冷。

8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柳絮(xù)  差可拟(nǐ) 

尊君在不(fǒu)  雪骤(zhòu)  

太傅(fù)  韫(yùn) 无奕女(yì)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君与家君/期日中

(3)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4)待君久/不至

3.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不及)

(3)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4)去后乃至(才)

(5)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6)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4.仿照示例,根据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此加点词的成语。

例:元方入门不顾义无反顾

(1)友人便怒 怒不可遏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至死不渝言而有信


5.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6.学了《陈太丘与友期》后,有一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出了上联,请你结合《咏雪》的有关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陈元方驳客义正词严

下联:谢道韫咏雪形神皆备


02 课内精读

(一)阅读《咏雪》,完成题目。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集

(2)俄而雪骤急

(3)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4)未若柳絮因风起 趁,乘


8.翻译下列句子。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论文章的义理。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9.“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人物“谢太傅与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

10.“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完成题目。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太丘舍去(舍弃)

(2)去后乃至(离开)

(3)相委而去(舍弃)

(4)下车引之(拉,牵拉)

12.翻译下列句子。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2)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头也不回就进门了。

13.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元方,通过语言和行为刻画主要人物。

14.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信用方面,是父亲友人失约在先;礼貌方面,是父亲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在两个方面他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

15.陈太丘之友和元方各是怎样的人?从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

元方:聪慧明理,有胆识,正直,爱憎分明。

道理:做人做事要讲诚信,要知错能改。

03 拓展阅读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②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②一:当初。会:约定。③罢:取消。

16.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2)是日与群臣饮酒(这)

(3)而天雨(下雨)

(3)命驾将适野(往)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2)乃往,身自罢之。

(魏文侯)于是前往,亲自取消打猎的约定。

18.魏文侯是在什么情况下去跟虞人会面的(可用文中词语回答)?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饮酒乐,天又雨。文侯是一个守信用的国君。

参考译文:

魏文侯和虞人约定日期打猎。到了那天,文侯跟群臣喝酒,饮得正高兴的时候,天下起了大雨,文侯下令备车前往郊外。文侯将要出行,身边的人说:“今天酒喝得高兴,天又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文侯说:“我和虞人约定了打猎的日期,虽然高兴,怎能不如期相会呢!”就动身前往,亲自告诉他因雨停止打猎的事。魏国于是逐渐强大起来。


文言句子的翻译

【典型例题】试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参考答案】正午过后(朋友)还没有来,太丘便不再等候就(自己先)走了,(他)走后朋友才到。

【技法点睛】

(1)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

①对,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②换,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③留,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以及古今意思不变的词语等。

④删,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翻译,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连词、起补充音节或表停顿的结构助词等。 

⑤补,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⑥调,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3)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信”就是要忠于原文的内容,不随心所欲,抛开原文,凭空编造。 “达”就是要通顺流畅,不要使句子文白夹杂。“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使语句生动优美。

第二单元测试卷

(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面的句子你一定很熟悉,你能正确书写出相应的汉字吗?(3分)

(1)后来发生了fēn qí(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尽头一口shuǐ bō lín lín(   )的鱼塘。

(2)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dàn yǎ(  ),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shēn chén(  ),pō pō sǎ sǎ( ),秋风中正开得làn màn(   )。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散步》和《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分别是莫怀戚和史铁生。

B.冰心,原名谢婉莹,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翻译家和儿童文学家。

C.泰戈尔是日本诗人、哲学家和民族主义者,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D.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除编有《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琦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修改:删除“正在”

B.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

修改: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

C.春天的武汉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修改:把“成为”改为“是”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

修改:删除“通过”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散步》是一篇散文,写了一家人一起散步的故事,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B.《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那个秋天,母亲病故了,“我”终于懂得了母亲未说完的话,领悟出“好好儿活”这句话的意义和分量。

C.《咏雪》写的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谢太傅”的女儿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D.《散文诗二首》都是对母亲的深情倾诉,无论是金色花,还是荷叶,都被诗人用来歌颂母爱;无论是稚童的天真烂漫,还是青年女子的细腻敏感,都是真情的流露,感人至深。

5.古诗默写。(3分)

(1)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          ,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泰戈尔《金色花》)

(2)母亲啊!你是           ,我是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           ?(冰心《荷叶·母亲》)

(3)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刘义庆《咏雪》)

6.观看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6分)

 

(1)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2分)

                                                     

(2)仔细观察这幅漫画,从多角度思考,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4分)

                                                     

7.综合性学习。(7分)

育苗中学七年级(2)班的同学们开展“我爱我家”的主题班会,现邀请你参加。

(1)某社区开展“温馨家庭”评比,准备给获奖家庭颁发匾额。下列作为匾额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妙手回春    

B.家和万事兴    

C.博古通今    

D.举天地之正气

(2)下面有四位同学都说了各自的家庭,主持人要求他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自己家庭的特点。你最羡慕哪一位同学的家庭?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第一位说:相亲相爱    

第二位说:相依为命

第三位说:相敬如宾    

第四位说:相安无事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3分)

                                                     


二、阅读与鉴赏。(42分)

(一)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8~11题。(13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8.解释加点的词。(4分)

(1)太丘舍去:               

(2)尊君在不:               

(3)下车引之:               

(4)陈太丘与友期行: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期日中。过中不至”一句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

B.“元方入门不顾”一句的意思是元方奋不顾身地进去了。

C.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1.阅读上文后,你明白了一些什么道理?(2分)

                                                

(二)(2016·河南)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14分)

母亲养蜗牛

父亲去世后,母亲来北京跟我住。我忙于写作,实在抽不出空陪她。母亲被寂寞所困的情形,令人感到凄楚。楼上人家赠予母亲几只小蜗牛。那几个小东西,只有小指甲的一半儿大,粉红色,半透明,可爱极了。母亲非常喜欢这几个小生命,将它们安置在一个漂亮的茶叶盒儿里,还预先垫了潮湿的细沙。母亲似乎又有了需精心照料和养育的儿女了。她经常将那小铁盒儿放在窗台上,盒盖儿敞开一半,让那些小东西晒晒太阳。并且很久很久地守着,怕它们爬到盒子外边爬丢了。它们爱吃菜心儿,母亲便将蔬菜最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在盒儿内。母亲日渐一日地对它们有了特殊的感情。那种感情,是与小生命的一种无言的心灵交流。有时,为了讨母亲欢心,我也停止写作,与母亲共同观赏。八岁的儿子也对它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奶奶,它们能长多大啊?”“能长到你的拳头那么大呢!”“奶奶,你吃过蜗牛吗?”“吃?……”“奶奶,我想吃蜗牛!我还想喝蜗牛汤!我同学就吃过,说可好吃了!”“可……它们现在还小啊……”“我等它们长大了再吃。不,我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以后再吃,这样我就可以一直有蜗牛吃了。奶奶你说是不是?”母亲愕然。我阻止他:“不许存这份念头!不许再跟奶奶说这种话!”儿子眨巴眨巴眼睛,受了天大委屈似的,一副要哭的模样。母亲便说:“好,好,等它们长大了,奶奶一定做给你吃。”从此,母亲观看那些小生命的时候,儿子肯定也凑过去观看。先是,儿子问它们为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肯定地回答——它们分明已经长大了。后来是,儿子确定地说,它们已经长大了,不是长大了一些,而是长大了许多。而母亲总是摇头——根本就没长。然而,不管母亲和儿子怎么想,怎么说,那些小生命的确是一天天长大着。壳儿开始变黑变硬了,它们的头和柔软的身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有妙趣了。母亲将它们移入一个大一些的更漂亮的盒子。“奶奶,它们就是长大了吧?它们再长大一倍,就该吃它们了吧?”“不行。得长到和你拳头一般儿大。你不是说要等它们生出小蜗牛之后再吃吗?”“奶奶,我不想等了,现在就要吃,只吃一次,尝尝什么味儿就行了。”母亲默不作答。我认为有必要和儿子进行一次严肃的谈话了。趁母亲不在家,我将儿子拉至跟前,对他讲奶奶一生多么地不容易;讲自爷爷去世后,奶奶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讲那些小蜗牛对于奶奶的意义……儿子低下头说:“爸爸,我明白了,如果我吃了蜗牛,便是吃了奶奶的那一点儿欢悦。”从此,儿子再不盼着吃蜗牛了。一天晚饭时,母亲端上一盆儿汤,对儿子说:“你不是要喝蜗牛汤吗?我给你做了,快喝吧。”我狠狠瞪儿子一眼。儿子辩白:“不是我让奶奶做的!”母亲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困惑地慢呷一口,鲜极了!但那不是蜗牛汤,而是蛤蜊汤。其实母亲是把那些能够独立生活的蜗牛放了,放于楼下花园里的一棵老树下。她依然每日将菜蔬之最鲜嫩的部分,细细剁碎,撒于那棵树下……一天,母亲说:“我又看到它们了!它们好像认识我似的,往我手上爬。”我望着母亲,见母亲满面异彩。那一刻,我觉得老人们心灵深处情感交流的渴望,令我肃然,令我震颤,令我沉思……(作者:梁晓声。有删改)

12.“母亲养蜗牛”的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2分)

(1)①              ,波澜顿起。

(2)蜗牛逐渐长大,母亲刚将蜗牛移入新居,儿子却说现在就要吃蜗牛。波澜再起。

(3)②                 ,波澜又起。

13.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第三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4.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理的。(4分)

                                                

1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6~19题。(15分)

平分生命

①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②然而灾难再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的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经免去了手术的费用,但是不输血又不行,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③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院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点了点头,郑重而严肃地点头。仿佛做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脸上洋溢着勇气与责任的神情。④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临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看着医生将血液注入妹妹体内,一切手术完毕,男孩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⑤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⑥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⑦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⑧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的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他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我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⑨所有的人都被震惊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平分生命,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做到呢。

16.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4分)

(1)                        

(2)                        

17.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了光彩”?(4分)

                                                

18.文中的“男孩”具有怎样的品质?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9.第③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具体描述男孩“一番深思熟虑”的内容。(4分)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0.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家里、在学校、在社会,有许许多多的事,像一盏盏灯,照亮了你的心扉,给予你精神力量,指引你前进的方向。生活告诉了你:做人要诚实,面对困难要乐观,荣誉不仅仅属于自己,要关爱别人……

请你选取一件事,以“这件事告诉我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

要求:(1)选用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具体,中心明确,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3)结构合理,详略得当,语言通顺,表达方式恰当。(4)字迹工整,书写格式规范;不少于600字。


第二单元测试题

1.

(1)分歧    水波粼粼

2)淡雅    深沉    泼泼    洒洒烂漫

2.C    

3.C     

4.C

5.

(1)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你会嗅到这花香

(2)荷叶    红莲    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3)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6.

(1)一个小孩,生活水平很高,而文化水平很低,成为身心发育不均衡的畸形儿。

(2)当今社会许多家庭只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条件,却不重视对孩子的文化教育和品德培养。

7.

(1)B    

(2)示例:我最羡慕“相亲相爱”的家庭,因为家人之间只要相亲相爱就没有什么困难跨不过去。

(3)示例:同学们,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就有两位天使一直守护着我们。跌倒时,他们把我们扶起;受伤时,他们抚平我们的伤口;高兴时,他们分享我们的快乐……他们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让我们齐声说:“我爱我家。”

8.

(1)舍弃  

(2)通“否”  

(3)拉,牵拉  

(4)约定

9.

(1)和我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2)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10.B

11.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12.

①蜗牛尚小,母亲精心照料,儿子却说要吃蜗牛

②蜗牛长大了,儿子已放弃吃蜗牛的念头,母亲却突然端出一盆“蜗牛汤”

13.

①突出了母亲对蜗牛照料的精心,表现母亲对蜗牛的喜爱或突出蜗牛对于母亲的特殊意义。 

②为下文写母亲舍不得这些蜗牛被吃掉等情节作铺垫。

14.

示例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从儿子的话语中,表现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从母亲看似矛盾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二:用人物说话的语气变化表现人物心理。儿子先疑惑后确定的语气变化,表现了他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母亲先肯定后否定的语气变化,显示了她为蜗牛长大感到的自豪和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

示例三:选取能突出人物心理的词语表现人物心理。写母亲时,先用“肯定”“分明”来突出她看到蜗牛长大时的自豪,后用“总是”“根本”表现她舍不得蜗牛被吃掉的心理。写儿子时,用“确定”“已经”“许多”突出他想要吃蜗牛的急切心理。(任选一个角度,分析合理即可。)

15. 

①表现老人们对情感交流的渴望,希望引起人们关注。文章开头点出母亲寂寞;中间写母亲精心照料蜗牛,和蜗牛进行心灵的交流;结尾提醒人们给予关注。

②表现浓浓的亲情。母亲爱孙儿,虽然舍不得蜗牛,却从未回绝孙儿吃蜗牛的请求,最后用巧妙的办法满足了孙儿的要求。孙儿爱奶奶,当明白自己的要求会剥夺奶奶的欢乐时,就再也不提吃蜗牛了。“我”爱母亲,能体察到母亲的寂寞和欢乐,常停止写作陪母亲观赏蜗牛,并说服儿子不再想要吃蜗牛。

③表现对小生命的爱。母亲像呵护儿女一样养蜗牛,舍不得伤害蜗牛,最后将能独立生活的蜗牛放生并继续照料它们。(写出任意两个方面,分析合理即可。)

16.

(1)给妹妹输血。  

(2)和妹妹平分生命。

17.神态描写。因为男孩听到医生的话后十分惊喜,觉得抽血后不但不会死,而且妹妹也有救了。

18.舍己为人的品质。

19.提示:围绕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想救妹妹的命去发挥即可。


推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朗读+精讲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要点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全册知识点汇总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全解读

部编初一语文上册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成语复习整理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全册必背古诗文汇编

部编人教初一语文上册文学常识填空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全册课后字词读写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教科书图片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全册文言文及重点语句翻译


WORD文档课件下载地址:

http://m.1ydt.com/v/box-6_36_43


或扫码进入下载课件: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